

□ 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 张玉环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之一,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各方共同回顾总结“一带一路”建设十年来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世界各国共同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动力。
本届论坛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为共建国家携手开创下一个金色十年凝聚重要共识、提供精神力量、明确合作方向、贡献中国方案。
凝聚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重要共识。近些年来,国际形势变乱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盛行,零和博弈、强权政治的冷战思维依然存在,严重干扰国际合作和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一带一路”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以互联互通为主线,成果惠及150多个国家,开拓出一条通向共同发展的合作之路、机遇之路、繁荣之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共同发展提供新动能,是当今世界开放融通互惠互利的国际合作典范。本届论坛共有来自151个国家和41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会,形成458项成果,彰显了共建国家团结合作、共促繁荣的坚定信心,也向国际社会发出了清晰而明确的信号,那就是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共赢不要零和。
提供共建“一带一路”的精神力量。习近平主席在本届论坛主旨演讲中明确指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引领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丝路精神为价值指引,实施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务实举措,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促进了国际合作的互利共赢。习近平主席强调,共建“一带一路”注重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这种和合共生、互利共赢的思想契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期待。未来,中国将和共建国家继续秉持丝路精神,不断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拓展新空间、提供新动能。
擘画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路线图。本届论坛成果丰硕,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为共建“一带一路”明确了新方向,开辟了新愿景,注入了新动力。
未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将重点聚焦互联互通、开放合作、机制建设等领域。一是深化互联互通、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本届论坛达成《深化互联互通合作北京倡议》,未来将加快搭建亚欧大陆物流新通道,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持续推动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标准、营商环境“软联通”。二是加快推动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合作。本届论坛发布《“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北京倡议》《“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北京倡议》等,未来各方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绿色基础设施、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深化“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并加强数字互联互通、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三是本届论坛还决定成立论坛秘书处,将为推动机制建设和项目落地发挥作用。共建“一带一路”不搞“清谈馆”,要做“行动派”,将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为推动实现世界现代化贡献中国方案。此次论坛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世界现代化概念,认为世界现代化应该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共同繁荣的现代化。共建“一带一路”打造了共同发展的合作平台,为共建国家追求本国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助力许多发展中国家加快了迈向现代化的步伐。习近平主席表示,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中国也以本届论坛为契机,继续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支持,助力实现世界现代化。中国提出的八项行动涵盖国际经贸合作诸多方面,标志着中国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开启了新起点,特别是提出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进一步吸引外资进入制造业,让国际社会共享中国广阔市场,彰显了中国推动实现世界现代化的大国担当。
面对共建“一带一路”的第二个十年,我们要继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开放绿色廉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重要指导原则,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