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复东流 | 奔涌创新浪花,创造多项首个-凯发k8娱乐

清河复东流 | 奔涌创新浪花,创造多项首个

大众日报记者 李振 常青 卢昱 吴荣欣

2023-07-22 09:38:02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一湖碧水澄净,岸边芦苇葱葱,采苇人扛着苇捆准备搬运上船……小清河东流图中描绘的马踏湖,水乡味道十足。但在65岁画家杨勇的记忆中,还封存着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版本。

十几年前的一个深秋,杨勇乘长途车到桓台县后,立即赶赴马踏湖这一小清河中游的自然湖泊。走了半天却没有见湖的影子,便向一位老人询问位置。老人往身边一指:“这就是。”原来,因为气候干燥,降雨少,湖里早就没水了。

小清河沿线的5市,均为严重缺水城市。找到足够的水,是小清河复航的关键。

逢夏夜,济南黄岗社区附近的市民喜欢沿着小清河遛弯,享受水畔的清凉。人们大都不会注意到,每天正有30多万吨的城市生活污水,通过净化处理,从这里源源不断汇入河中。

除泉水汇入、降水等自然补水方式之外,中水正成为小清河重要补给水源。“日处理规模可达138.7万吨,每天为小清河济南段提供85%以上的水源补给。”光大水务(济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子惠说。包含光大水务在内,济南每天可稳定供应中水160万立方米,水量远超一个大明湖。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委托省水文局,开展了复航工程水资源论证。比对分析小清河水文数据,一个趋势显现出来:2003年后,小清河的水量开始增加。分析原因,一方面是进入了水文意义上的丰水历史时期,另一方面则是城镇规模扩大带来的中水增加。

2012年—2013年,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港航局委托第三方,对小清河进行总计两年的定点观测。实测结果与水资源论证结果一致,小清河的水资源量能满足通航需求。

“对小清河水量的信心,其实是对城市发展的信心。”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复航工程办公室二级研究员王继宏说,随着济南和沿线城市规模扩大,中水的产出量会持续增长,可支撑小清河水运。

中水汇入还有效缓解了北方内河航运的另一重要问题——水源不稳定。

小清河的水量伴随着枯水期和汛期的交替剧烈波动,枯水期河道变窄,汛期又会河水大涨。这一特点与内河航运对水的需求形成巨大反差——像小清河这样的航道,不大的流量就能满足航行需求,但关键在于水源的持续稳定。中水一年四季稳定供应,尤其是枯水期可补充航运用水需求。

如果城市中水回用率提高,所排出中水量减少怎么办?技术人员加入创新节水举措,保障极限情况下的航运所需。

小清河高青县段的金家堰船闸,闸室右侧与原小清河左岸堤防之间有一片长方形水面,这就是省水池。“金家堰船闸是国内内河首座带有省水池的省水船闸。”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小清河复航工程施工三标段项目经理闫云峰介绍,省水池面积11100平方米。别看只是一个普通的水池,但它能存下闸室泄水时所排的水,闸室需水时再将水灌回,以节省过闸耗水量。“省水池一次运行,最多可省水20000立方米。”

小清河复航工程概算投资136亿元,额度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省内河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总和,是山东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内河项目。“按照这类项目的常规操作,30多亿元由中央财政补助,省级财政和沿线城市共同承担剩下的约100亿元。”王继宏顿了顿,“坦白讲,压力很大。”

转机出现在2018年。为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水平,山东推广运用ppp模式。受资金问题困扰的复航项目看到了光明——引入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建设。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山东省财政厅讨论认为,小清河复航工程,ppp模式是可行的路。而这是当年山东省级ppp项目零的突破。

“小清河ppp项目投资大,周期长,收益率相对较低,对于社会资本来说,算不上一个‘好项目’。”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水运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尊伟坦言,必须通过精心设计,才能吸引高质量的投资人。事实证明,附加了“沿线港口优先开发权”等优惠条件,小清河ppp项目甫一进入资本市场,十几家国企争相抛出橄榄枝。

最终,ppp模式为小清河复航撬动百亿资金。省财政出资7亿元,除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外,其余近百亿元由中标方中铁建投资集团联合体出资或融资。项目建设期3年,运营期27年。

“我们从回报收益、社会影响力、市场前景等多个维度,论证了小清河项目价值。”中铁建投山东小清河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柳温臣言语间,透露着笃定。

“选择一个实力强大的投资方,对ppp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王继宏说。正是因为有丰富的港口航道施工经验,承建单位克服工期紧、任务重等难题,及时补充资金,保障项目进行。不少参与工程的人提到,施工期间,周边省份的很多挖掘机都调来参加小清河项目。

河南、河北、广西、吉林……前些日子,杨尊伟接待了不少关于小清河复航工程的考察团。一次杨尊伟去水运发达的浙江嘉兴考察,对方一听他从山东来,马上来了兴致:“听说你们正在搞小清河复航,我们想过去学习一下。”无论是哪个考察团,融资模式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因为小清河复航工程是全国内河航道第一个ppp建设项目,它为全国同类项目蹚出了一条新路。

对复航后的运营情况,王继宏同样充满信心:“联合体下属专业港口运营方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能力保障复航后的运营效率。”

小清河东流图中,济南城北有一处高墙大院,这是由清末山东巡抚丁宝桢创建的山东机器局。据记载,这个山东最早的近代工业企业,选址于此的重要因素,是周边煤铁矿原材料丰富和水陆交通发达。

无论在哪个时代,航道都不是简单连通一条水系,更重要的是与周边城镇、港口、产业以及人融合,让运输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这一点上,百年前的有识之士与一代代有志于小清河航运的后人们,形成了跨越历史的共鸣。

从2008年开展调研至今,杨尊伟不知沿小清河走了多少趟,访了多少家企业。十多年来,他真切感知着小清河沿线产业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运输结构之变:历史上,小清河航运以“两头运”为主,下游向上游运盐,上游往下游运建材。在他初期调研时,小清河沿线俨然已是一条重要的工业走廊,沿线分布着多个“百强县”,济钢、魏桥、香驰、博汇等企业众多,不少企业依河而建,有的与小清河仅一墙之隔,货源潜力巨大。

然而,滚滚向前的不只是小清河的河水,还有加速的经济车轮。最初设计中的主要货源,随着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骤然改变。

“有的货源消失了,但一些当年没重点关注的货种却在增长。”杨尊伟细数起来:风电设备、电网设备等大件,公路、铁路运输受宽高限制,更倾向于水运;沿线体量庞大的粮食加工企业,也期待水运。

博兴港内,工人正在对装卸门机作最后调试。“那是我们10年前就建好的粮油仓。”指着离岸边仅百米的几十栋粮仓,香驰控股公司高级副总裁王明涛的眼里,藏不住的是期盼。

“粮油加工的运输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高,布局港口才能有效控制成本,形成竞争优势。”王明涛指着一张中国地图解释:顺着海岸线从北往南看,从大连、秦皇岛到广西的防城港,几乎有港口的地方就有“四大粮商”的身影。

水运价格远低于铁路运输,深居鲁北内陆的香驰控股如果没有水运渠道,则无法与同行竞争。

所以,当得知小清河复航工程后,香驰控股立即于2011年启动计划:在小清河沿线建设粮油码头和小清河香驰综合物流园区。彼时,小清河复航还处于前途莫测的论证期。“香驰50万吨东北原料走内河水运,公司初步测算每吨可节省运输成本50元左右,一年节约运输成本达几千万元。”王明涛说。

王明涛特别注意到,7月21日小清河第一次载货航行所运的正是粮食——1080吨大麦。

香驰正新建部分粮食立筒中转仓,目标是将物流园区打造成辐射山东、通达全国的临港综合物流园。小清河博兴港湖滨作业区共有8个泊位,其中2个就在香驰粮仓的“对门”。

复航后的小清河,沿线规划4个港口11个作业区164个泊位。“小清河沿线一年运输需求预计达5000万吨,运能相当于再造一条胶济线。”这是杨尊伟从一次次沿线企业走访中得到的信心。

(大众日报记者 李振 常青 卢昱 吴荣欣 报道)

相关链接:

清河复东流!大众日报万字蹲点报道讲述小清河故事

责任编辑: 李文智     签审: 梁开文

评论:
提交评论
网站地图